- 溝坪村:
前言:
本村位於溝坪地區的中部,東鄰杉林鄉,西鄰南化鄉,南隔溝坪溪與永興村相鄰,北隔溝坪溪與金竹村相鄰,東西兩側皆是高山,中央平原溝坪溪將其分割為二部,東、西兩岸都是台地平原。溝坪村是溝坪地區開發最早的村,清時即在溝坪設公館,稱為下公館,其舊址在溝坪國小北側的平原,全村面積72、000平方公里,轄分十二鄰。人口男795人,女672人,合計1、467人。
轄內莊名源由及位置簡介:
溝坪:
位於本村的中南方,溝坪溪繞其南與西側,清初先民到此墾荒時,因此處的山坡地有很多的猴子,經常都會偷人的食物、衣物、於是先民稱為猴坪,又因閩南語「猴」與「溝」發音略同,清吏登錄地名時時「猴坪」筆誤為「溝坪」因而得名。
頭社:
位於本村中部,溝坪的北鄰,清初先民首先在此結成部落聚居,因而稱為頭社。民國五十九年更稱為廣興。
王爺崙:
位於本村西方的山地,牛寮的西南方,此地山巒起伏陡立,清初先民選海來台時,從大陸奉請二尊王爺公佛像定居於此,因王爺公神靈顯赫,保佑生靈,因而稱為王爺崙。民國五十九年更改為華園。
水泉:
位於本村的西南方,王爺崙東南丘陵。此地有一水源地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不斷地從地縫中冒出泉水來,不論天乾地燥,其泉水還是滾滾的流出,因此先民即稱為水泉。
韭菜崙:
位於本村西南方,埤後的西北方,是丘陵山地,在清初時先民視此地長滿了蔥蘭(山韭菜),因而稱為韭菜崙。
水湳:
位於本村的西北方,地勢低凹,先民視其地經常積水到處泥濘,於是稱為水湳。
牛寮:
位於本村西北方,頭社的西方,是丘陵山地,在這山丘上於清時有先民建牛舍於此,因而稱為牛寮,民國五十九年更改為華園。
※
本網站全部圖文及內容均屬「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」版權所有,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及連結 ※